三下乡:激发少年自信与梦想

发布者: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3-09-01浏览次数:10

少年是初升的太阳,是祖国的希望。然而在恩施高坪——经济稍许落后的一个山间小镇。这里的少年难以享受与我们相同的教育资源,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梓玮志愿服务队为改善这种情况,于7月22日前往恩施高坪开展支教实践活动。激发少年的自信与梦想,为少年创造教育机会,将教育的阳光带到每个角落,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的福祉。
“看窗外,看窗外!”在一声声惊叹中醒来的我,抬头看向窗外。绵延的绿色映入眼帘,倒影染绿的河流顺其而蜿蜒盘旋,傍水而居,山谷间自然和谐的村庄风景图卷在我眼前展开。图卷的展开也意味着,这一场充满挑战的未知旅程即将开启。挑战与未知,或许源于我初次参与实践,或许源于我初次从平原深入山区,更或许源于教书育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还记得第一次备课的我,不断的在宿舍里模拟上课,跟自己设想突发情况。不仅是希望在第一堂课里为他们留下好的印象,更多的是希望这堂课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,学的轻松学的明白。课上一双双望向我的眼睛,里面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。好像年少时的我,总是用自己的眼睛向台上老师传达内心的感受,他们是如此的可爱,如此的纯真。第一堂,课堂上的每一次互动都能够得到他们响亮的回答,心态放平些许。伴着下课铃声的响起,第一堂课顺利落幕。第一堂课的成功给足了我信心,让我能够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。
这一次的授课让我真正看到了这里教育资源的落后。在我们都已经开始使用数字白板授课的时代,这里的教室还是最原始的黑板粉笔,就连白粉笔都是稀缺物品。为弥补他们教育资源上的短缺,梓玮志愿服务队利用七彩假期工具包里许多材料,跟他们开展了多彩多样的教育活动,让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教育盛宴,激发了许多少年的信心与梦想。支教是一件很苦的事情,给予这里少年不一样的意义后,它于我而言不再是苦,而是酷。

图为志愿者为学生辅导学生拼音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怡渟 摄


归于家中的这些时日,我的脑海中仍不断闪过一句话。那天我们早早就餐完毕于班内等待学生的到来。“7:48”“7:53”“7:55”…… 直到8:00上课铃响起,还有些许空桌椅。出于安全考虑,我将情况告知了这里的老师。“有的地方距离我们这里太过于遥远,山路崎岖,不免有些学生来的比较晚,”话音刚落,只见一位家长提着孩子的行李箱缓缓上楼。
山间造就了美丽的峡谷风光,却困扰着这里求学的少年。大山为少年求学出行设障,为设备运输设阻,为人才运输设题…… 一项项的因素阻碍着这里的少年享受与城市孩童同样的优质教育,这正是梓玮志愿服务队此次前往的意义。我们无法完全平衡教育,但可尽自己绵薄之力将课本之外的知识带进大山,深入每一位少年的内心。

图为志愿者讲述数学知识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怡渟 摄


除每日授课外,我们还开展了艺体、安全教育、爱国教育等多类活动。希望这里的少年能够在多彩多样的活动中找到信心与梦想,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。记忆里一次制作碳酸饮料的实验活动,各色各样的实验器材让他们两眼放光,即使是没有味道的实验品,都想用鼻尖闻一闻,感受新奇的事物。而这些器材是其他少年能够轻易接触到的。
我们无法彻底改变这类现象,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支教活动,让这里的少年也能够多一条途径感受课本之外的知识,大山之外的乐趣。少年一双双闪烁着光芒的眼睛,让我意识到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,帮助他们获得的更好的未来,但除此之外,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,培养他们的自信,激发他们的潜力与梦想。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以老师的身份站上三尺讲台,那时的我会铭记今天所领悟到的教育的意义,让这个意义切实地实现在我的教学计划之中。
身处讲台的我看着底下的学生,从眼神迷茫到恍然大悟,从不敢上黑板写题到主动举手,课堂也从鸦片无声到积极互动。教师将所见所闻所学在课堂上传递给每一位少年,让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体会知识的力量,建设的意义,让教育不断传递。十二年求学之路中遇见的每一位老师,他们对我的教育也许于此时才真正实现闭环。我将他们授予于我的知识传递至这些少年,用我的见闻让这些少年领略不同的风采。

图为志愿者照顾学生午休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怡渟 摄


看着作业课时每一位少年低头写字的侧颜,午休时轻轻贴合的眼眸,课间休息时飞奔的背影,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教师行业的想法。这段旅程有点苦,有点累,但看着少年闪着光芒的眼睛,又觉得这段段两个星期的支教生活太短了,渴望再来一边,总觉得好多事物好多知识好多想法都还没有传递给他们。(通讯员 冯怡渟)